隐世奇文《高人自咏》,全文仅84字,句句超凡脱俗,直指本心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6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《高人自咏》作者不详,据考为明代隐士所作,收录于《闲云野鹤集》。全诗84字分三章,以山居日常描摹出世心境,融合陶渊明“采菊东篱”的闲适与张志和“斜风细雨不须归”的洒脱。

图片

01:茅屋蓬门不用关,书斋散步暂偷闲

释义:草庐柴门无需上锁,漫步书斋权作片刻清闲。

感悟: 终南山老农的木门常年虚掩,他说“锁头防的是君子,防不住暴雨山洪”。苏州园林的月洞门从不装门扇,任四时景致自由来去。

真正的安全感不在铜锁铁栓,而在檐下晾晒的干菜无人偷取,书案摊开的字帖无须收拾。这种坦荡,胜过十道防盗门。

02:客来自有儿童报,只在山间与水间

释义:若有访客孩童自会通报,踪迹总在山林溪畔之间。

感悟: 武夷山茶农家的小孙女,能凭脚步声分辨采药人、猎户与游客。漓江渔童看见生人靠近,会吹响芦苇哨给父亲报信。

这种天然的“门禁系统”,比电子监控更通人性。当都市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闸机时,山民的信任体系仍在犬吠蝉鸣中自然运转。

图片

03:懒似门前长者车,有山堪采水堪渔

释义:懒怠如门前久停的旧车,但见青山可采野菜,绿水能捕鲜鱼。

感悟: 富春江的老渡船四十年未修油漆,船底青苔里藏着鱼虾。垂钓者用竹枝当鱼竿,柳筐作鱼护,却比专业钓具更易得肥鲈。

菜市场总有个摊子摆着歪扭的野菜,摊主说“品相好的早被虫子啃了”。不完美的收获里,才有天地本真。

04:是非不入东风耳,花落花开只读书

释义:流言蜚语穿不过春风,唯见花开花落中静心读书。

感悟: 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台上,永远摊开两本书:一本待修的宋版书,一本菜谱。他说补纸与和面同理,都要掌握火候水分。

当互联网充斥真假消息时,天台种花的退休教师,仍用《齐民要术》记载的古法堆肥。古书里的智慧,本就不该困在象牙塔中。

图片

05: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

释义:垂钓归来任渔船飘荡,江畔村落月落时分正好安眠。

感悟: 鄱阳湖的渔人常说“船若该丢,铁链也拴不住”。夜市收摊的馄饨挑子,从不遮盖灶具,晨露自会洗净油星。

这种“不系之舟”的豁达,在急诊科老护士身上也能看见——她总把备用钥匙放在门垫下,说“真要救命时,砸锁不如开门快”。

06: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

释义:即便整夜风吹走渔船,也只会停泊在芦花摇曳的浅滩。

感悟: 苏州园林的老园丁从不固定睡莲缸,他说陶缸随水波漂移的位置,往往比人工摆放更合自然韵律。台风季沿海人家晾晒的渔网被卷走,总能在礁石缝隙寻回。

这种对无常的坦然,像极了乡下诊所医生开的药方——把治失眠的酸枣仁装在旧茶叶罐里,罐盖松垮却从未洒落。该留下的吹不走,要飘散的留不住。

总结:

84字道破自在真谛,这首诗提醒我们:最高明的守护,是信得过春风不揭瓦,月光不偷书。那些在阳台上用破陶罐种葱的老者,在公园长椅晒着太阳打盹的民工,何尝不是当代的“山水高人”。如果看完后你有所感悟,不妨分享出来!

感谢阅读 点个赞和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